因應國際情勢快速變化,立法院會18日三讀通過《產業創新條例》部分條文修正案,延長投資抵減優惠至2029年底,增加人工智慧產品或服務、節能減碳兩類項目,以協助產業應對人工智慧、淨零排放等雙軸轉型趨勢。
三讀條文明定,投資全新智慧機械、導入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、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、AI產品或服務、節能減碳之相關全新硬體、軟體、技術或技術服務,支出金額在同一課稅年度內合計達100萬元以上、20億元以下之範圍,得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。
此次修法也是行政院「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」措施之一,經濟部表示,盼藉此鼓勵產業導入AI與雲端運算等數位技術,提升應變能力,加速提升減碳效率。
為引導資金挹注新創事業,三讀條文將有限合夥創投事業實收出資額門檻由現行3億元調降為1.5億元,提高第3年度起投資新創事業的金額或比率。同時,亦規定高風險新創事業設立年限由未滿2年放寬至未滿5年,投資金額門檻由100萬元調降為50萬元,若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屬國家重點發展產業者,個人所得減除額由300萬元提高至500萬元。
引領新創暨產業投資的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表示,這次通過的法案,對早期新創公司在資金募集上帶來更多的利多。
時任經濟委員會召委邱志偉表示,《產創條例》上次修正是2023年6月,盼藉修法優化新創的投資環境,協助新創取得營運發展所需資金。
資料來源 :2025-04-19 工商時報
免責聲明
本文所提供之建議、評論、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。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變,且主管機關之個案解釋亦可能不同,甚或回溯生效。未來如有法規改變、發佈新的解釋函令、或有不同之個案解釋,作者並無義務通知上述改變,以及對本案所提之建議、評論、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之影響。 本文僅供參考。未事先經作者書面同意, 任何人不得以本文所載之建議、評論、分析或其他資訊作為商業或其他決定之依據。 任何第三人不得以曾閱覽本文為由,向作者主張任何權利(不論係以契約、損害賠償或其他法律關係為基礎)。